|
 |
位置: |
地名查询 |
返回 |
|
|
标准地名 |
汉字 |
苏村村民委员会 |
罗马字母拼写 |
Sū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|
使用时间 |
|
简称 |
苏村村委会 |
别名 |
|
曾用名 |
|
所在(跨)行政区 |
新乡市 辉县市 高庄乡 |
来历、含义及历史沿革 |
苏姓为该地首姓,故名。 |
地理实体概况 |
位于高庄乡西北部,距乡政府驻地2千米。属高庄乡,四方毗邻东邻高庄,南邻东池头,西邻西池头,北邻土楼。下设三个村民小组,辖苏村一个自然村和人民调解委员会、治安保卫委员会、公共卫生委员会等5个委员会。辖区面积大约3.3505平方千米,居民户数622,人口2044,男1001、女1043,村民姓氏以赵、董姓为主。民族多汉族,另有少量回族。年人均收入 8200元。闲时务工,忙时务农,少数从事养殖。工农牧结合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有010乡道等主要道路。自来水接通率100%,有电视安装率80%,道路硬化率100%。有村民健身广场一座,有村卫生室一所。有苏村火神庙等文物古迹于此。有著名代表人物:赵霖。赵霖(1897—1993),又名赵世明、赵运亮,高庄乡苏村人。1925年冬在北京朝阳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7年7月,因党组织遭到破坏,与党失去联系。1929年朝阳大学毕业后,先后在辉县、新郑、许昌等地任教。1935年,出任辉县简易师范校长,根据中共地下党员、洛阳中学教师吴芝圃的推荐,先后聘请共产党员韩达生、进步教师王炤、许秀生到校任教。任校长期间,简师师生爱国活动非常活跃,韩达生等人经常和教师举行时事论会,围绕“读书爱国”还是“抗日救国”,是“攘外必先安定”还是“停止内战,一致对外”等问题进行讨论,澄清模糊认识,提高师生抗战觉悟。与此同时,还支持进步师生成立“学习世界语小组”和“读书会”,出版《怒吼》期刊,成立“镜全”书店,宣传只有共产党,才能救中国的道理。积极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“一二·九”运动,组织师生走上街头,发表演讲,查抄日货。师生的爱国举动,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嫉妒不满,被迫离开辉师。后到南阳南都中学教书,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学校解散,1940年带全家回到辉县。1941年,到辉县盘上南湖河南十三联中任教,由于坚持宣传爱国抗日,收复失地,不当亡国奴的政治主张,引起国民党汉奸特务的仇恨和抓捕,不得不躲在深山的柿园去教逃难子弟。1942年4月,日军扫荡太行山,又携带全家钻进深山老林中,四处奔波,逃避日军的追杀。1943年7月,中共辉县县委派他出任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,兼任辉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,便带领军民开展游击战争,开展生产救灾、减租减息,帮助群众度荒。1945年任晋冀鲁豫行署教育厅付厅长。1946年2月,当选为晋冀豫边区参议员,3月参加在邯郸举行的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。1946年—1948年任太行行署教育处长、文管会副主任。新中国成立后任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、省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、政法委员会主任,1953年任河南省林业厅副厅长,1964年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,曾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、省人民委员会委员、省政协常委。1993年,因病逝世。其中二子二女,皆为共产党员,革命干部。长子赵启伦,抗日战争期间任区委书记,解放战争中以身殉职。长途电话区号为0373,联系电话6821118,邮政编码是453600。 |
备注 |
1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