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位置: |
地名查询 |
返回 |
|
|
标准地名 |
汉字 |
瓦屋孙村民委员会 |
罗马字母拼写 |
Wǎwūs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|
使用时间 |
|
简称 |
|
别名 |
|
曾用名 |
瓦屋孙大队 |
所在(跨)行政区 |
郑州市 荥阳市 豫龙镇 |
来历、含义及历史沿革 |
据《据孙氏谱牒》序称,明洪武年间,始祖孙清自山西洪洞县迁此,当时村名彭村。由此推断建村愈600年。后因村中有一石牛,遥对三十里铺石羊,故改叫石牛村。清嘉庆年间,孙玺在此盖府宅“高少府”,此地始有瓦房,为光耀门第,改村名瓦屋村,又称瓦屋孙。瓦屋孙村委会是通过基层群众民主选举产生,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调节民间纠纷、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,故名。 |
地理实体概况 |
位于豫龙镇南部,豫龙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.3千米,属豫龙镇。东至杭州路,南至王河,西至绕城高速,北至中原西路。村民委员会驻瓦屋孙,辖瓦屋孙1个自然村。有4个村民小组,有281户居民,人口1129人,主要由汉族构成。面积约1.5000平方千米,耕地2036亩,机井19眼。有2条(Y049线、G30线)为主要交通干道。农历六月初十、十二月初八,有古庙会。村东南百米,有地约80亩,名“老冢地”,系“原武温穆王墓”地,省二级保护文物。 原武温穆王墓 市区东南10.50千米,瓦屋孙村南200.00米处。系明原武温穆王朱朝埨及其元配张太妃合葬墓。朱朝 即端和王子,洪武帝朱元璋八世孙,生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卒于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。性节俭,善助人,不好色,喜集古图书、墨迹。墓东南向,长6.30米,宽3.00米,宝盒式拱券,青砖垒砌。入地7.00米,一条长20.00米砖砌阶梯直达墓室。正面为仿木结构门楼,高2.18米,宽1.30米,富丽堂皇,高大宏伟,门楼上有砖砌垄条脊,下有檐缘斗拱,普柏枋垂柱等。装有两扇石门,可以自由启闭。墓室早期被盗,仅存石供桌、墓志、石棺床。墓室顶和北、东、西三壁所绘壁画,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极高。顶绘天空景象,前新月,后红日,中缀星斗。北壁绘佛龛,中有坐姿佛像、羽童、玉女,仙鹤侍立两侧。前有宝鼎,下有麒麟、大象。东壁有坐佛,手持钵盂,头顶丽云缭绕,云际并列五人:一人面像和善,蓄三缕胡须,着帝王衣冠,似为墓男主人;一人面目清秀,着王妃衣冠,似为墓女主人;余三人似墓主亲友,暗示死者与其亲故已列仙班。依次为两排菩萨、天女、罗汉、比丘僧、比丘尼、优婆塞和优婆夷等。上排坐于莲花宝座上,下排坐碧波中莲花上,皆合掌面佛。佛上云霞中杂置排箫、横笛、琵琶等乐器。东、西壁画类似。壁画构图协调,情节生动,色彩鲜明,勾画极富幽冥极乐世界幻想,体现了明代人民在艺术设计上的聪明才智,反映了明代绘画艺术特色。该墓也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和原武温穆王的重要资料。该墓1953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抢救发掘,1984年列入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。长途电话区号是0371,邮政编码是450100。 |
备注 |
1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