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位置: |
地名查询 |
返回 |
|
|
标准地名 |
汉字 |
西大街居民委员会 |
罗马字母拼写 |
Xīdàjiē Jūmínwěiyuánhuì |
使用时间 |
|
简称 |
西大街居委会 |
别名 |
|
曾用名 |
西大街办事处、解放路办事处。 |
所在(跨)行政区 |
驻马店市 汝南县 汝宁街道 |
来历、含义及历史沿革 |
是城内最早的街道之一,因位于老城区西门内得名。 |
地理实体概况 |
位于县城区中部,察院街北侧。东靠天中大道,南靠汝宁大街,西靠梁祝大道,北邻龙亭街广场。辖区范围东起二龙里街,西至梁祝大道,南起汝宁大街,北至北城河。属汝宁街道。辖北门大街北段、北门大街南段、察院街居民点、东西水巷、西大街东段、西大街西段、行政街居民点、龙亭街居民点8个居民点。下设9个居民小组,有人民调解委员会、治安保卫委员会、公共卫生委员会等8个组织。居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,其中主任、副主任各1人,委员5人。主任游承倜。居委会行政区划代码:411727001003。总户数4215户,总人口17890人,其中男性9000人,女性8890人。均为汉族。主要姓氏有陈、王、张。总面积0.72平方千米。
居民经济来源以批发零售、外出务工、饮食服务为主。2014年年人均纯收入10162元。建有西大街社区卫生院、老年人活动中心、西大街通信基站。自来水普及率100%。电视、网络覆盖率100%。 汝河故道流经。永和-定远公路(S219)过境。有古城大道、宋家巷、文化路、北门大街、宝树庵巷、汝河南路等街巷。主要驻区单位有汝南县第三小学、汝南县人民检察院、汝南县公安局西大街派出所、汝南县第一人民医院、心连心养老院、汝南县公安局、汝南县司法局等单位。
境内有坊上坊、宏济桥,后龙亭、汝南故城等。坊上坊,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高16米,宽8米,为柱式石砌牌坊,顶为飞檐挑角,上刻有花鸟人虫,下为付振商家牌坊,上为李本固家牌坊。据说五部尚书付振商在修牌坊时堵住了李本固家的门,李本固考上状元后,将牌坊修在了付的牌坊上面,因牌坊上摞牌坊,人们称做“坊上坊”。宏济桥,位于县城北汝河故道上。始为木桥,明弘治十八年(1505年)改建石桥,以便民济民之意,得名宏济桥。明嘉年间重修,易名博爱桥。因位于县城北关,俗称北关石桥。为五孔联拱式石桥,南北长55米,东西宽7.3米,高11米,桥两侧为石栏板和25根望柱护围。柱高1.2米,板面雕有如意纹图案。桥身以青石条垒砌,桥墩坚固,风格古朴。历经400余年,安然挺立,为豫南地区著名的古桥梁。后龙亭,位于县城北隅,元明置汝宁府官衙,金朝曾在此建立行宫。金天兴三年(1234年),宋蒙联军灭金,金哀宗自缢于行宫,自此金王朝灭亡。战后,金哀宗被葬于汝水南岸,因金帝姓完颜,故称哀宗陵为葬颜冢,附近村庄也被后人谐音为“张颜庄”。明清时,此处建有龙庭一所,仿京制而规模小,正中设“御座”、“御案”,案上供“万寿牌”,上书“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”,每逢朔望、国家大典和喜庆日子,地方官员至此集体朝贺,犹如“面君”。因龙牌之处建有亭牌,故名龙亭。龙亭至今犹存。建国后,县人民政府在旧龙亭广场上建公共体育场。汝南故城,城址平面呈长方形,东西长1500米,南北宽1250米,城墙被毁,仅有北城门,残存部分城墙高5米。汝南故城建于汉、西晋时期,因临汝水,形若瓠形而得名悬瓠城,东晋元年(公元317年)上蔡县治所迁于此以来,先后为上蔡县、汝阳县、汝南县治所。因战乱与更朝换代,城区多有兴废、扩缩。
知名人士有姜华、张红岩、骆万福、陈全智等。姜华,女,1956年9月出生,大学文化,中共党员。1972年汝南二中毕业后,以知青身份下乡锻炼。1978年河南师范大学毕业,分配到汝南师范学校任教。现任河南省海燕出版社副总编辑。张红岩,男,1963年出生,中共党员。1979年汝南二高毕业,考入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,毕业分配到正阳县县委组织部工作,后调到驻马店地委组织部任办公室副主任。2005年元月调任中共西平县委副书记。骆万福,男,1933年出生,中共党员,高级工程师。1951年7月从汝南中学入伍参加抗美援朝,后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。毕业后在总参测绘局从事测绘工作。1978年后,在河南省测绘局工作,任河南省测绘科学研究所所长、党组书记。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陈全智(1933-2011年),女,中共党员,城关三小教师,1979年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。
电话区号:0396,联系电话:13939614875,邮政编码:463300。 |
备注 |
1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