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位置: |
地名查询 |
返回 |
|
|
标准地名 |
汉字 |
安平集 |
罗马字母拼写 |
??npíngjí |
使用时间 |
|
简称 |
|
别名 |
|
曾用名 |
保安寨 |
所在(跨)行政区 |
商丘市 柘城县 安平镇 |
来历、含义及历史沿革 |
相传,古时已有人在此定居,汉代始逢集市,以商贾能平安交易得名。明,清为方圆闻名百里的大集市,客商云集,故名。 |
地理实体概况 |
隶属于安平村民委员会。位于安平镇中部,距镇政府驻地0.5千米处。东至东周庄,南至王小楼,西至西王庄,北至小古庄。聚落形态呈带状。村中纵、横道路各1条,呈“十”字形。总户数1146户,总人口6542人,其中女性3302人,男性3240人,民族皆汉族,以王姓为主,另有周姓、刘姓、张姓等。总面积4.23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4400亩。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、玉米为主,村民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、农业收入为主。公共设施有小学1所,幼儿园3所,卫生室4所,村健身器材场1个,道路硬化率80%、自来水普及率85%、有线电视安装率98%。商周公路境内长0.78千米,村村通道路硬化长2千米。
特产:鸡爪麻花,形似鸡爪,焦酥香脆,久存不变质。清康熙年间(1662-1722年)刑部左侍郎刘慎(本乡刘洼人)作为家乡特产奉献宫廷,倍受赞誉,后为贡品,今畅销河南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北数省及北京、上海等地。
历史事件:《春秋宣公二年》(公元前607年)“宋元华与郑公子归生战于荆棘,获元华”。据《水经注·阴沟水》载:地有楚太子建之坟及伍员钓台,池沼俱存,《陈留风俗转》:大棘乡,故安平县也,士人郭蠢,易以统御”;清光绪二十二年《鹿邑县志·古迹》载:“按图今安平集 西南有安平故城,故城西南有土埠(俗称青堌堆),其上有寺,埠之西南有黑龙潭,士人谓即台池遗迹也……楚太子建墓在县西北七十里,安平故城西……今访诸里人,遗址实在”。今村之西南24千米有“大毛战国墓群”,出土文物具有楚文化特征,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历史人物:里人刘其清,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配合李自成起义军入柘,任临时县令,守月余撤走;王虎变(1853-1939年)光绪壬午科痒生,设馆为教60年,授徒500余人,举弟13人,誉满乡里。主要诗作有《奉劝富翁》、《主考不解易》、《民家怨》等;王荆耀,1940年抗大总校毕业,1949年下半年在本村一带开辟“鹿、淮、太”地区,1948年秋三人在此突破土顽联防队90多人围困,后曾任福州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。邮政编码:476232,电话区号:0370,联系电话:13937056897。 |
备注 |
1 |
|
|
|